当前位置:业界要闻
- 2023最差开门红开局后,人身险启动二次冲刺,保费“前低后高”迎接新拐点 在经历了防疫政策调整、春节假期之后,一切都在快速回暖,2023年开局的人身险业也是如此。 阅读 1249
- 非上市财险公司2022年成绩单:超7成盈利、英大财险居首净利超14亿元,泰山财险成“亏损王” 非上市险企2022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暂告一段落,蓝鲸保险对目前已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73家财险公司业绩表现进行梳理发现,2022年全年非上市财险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77.3亿元。其中,英大财险净利润居首,中华财险、鼎和财险净利润均超10亿。而在亏损榜中,1月末董事长任职刚刚获批的泰山财险居首,2022年净亏损3亿元,较上年进一步增亏,仍面临不小的转型压力。浙商财险、富德财险也在2022年出现超2亿元的净亏损。 阅读 1377
- 中小险企或无缘“保险+养老社区”业务?轻、重资产模式本质迥异,风险管控亦可对症下药? 2023年1月4日,银保监会发布一则重磅新规《关于规范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对接养老社区服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将“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纳入监管范畴。 阅读 1205
- 矛头指向公司治理!11家险企最新偿付能力不达标,如何摆脱“泥潭” 险企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进入尾声,11家险企偿付能力“亮红灯”。2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渤海人寿、三峡人寿、华汇人寿在内的5家人身险公司以及渤海财险、前海财险、华安财险、珠峰保险在内的4家财产险公司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安心保险、都邦保险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D类,意味着这11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 阅读 1342
- 寿险“老七家”排位不变负债端压力仍存 随着非上市险企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寿险业头部机构的全年业务格局也开了牌。在整体增长承压的2022年,“老七家”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增减幅度都不大,使得各公司座次未变,这也是近年来不多见的保持排位稳定的一年。 阅读 1361
- 人身保险公司将迎分类监管!评级结果直接影响经营业务范围、分支机构增设、资金运用业务 蓝鲸保险从业内获悉,银保监会就《人身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在业内征求意见,以进一步强化人身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工作,强化监管评级结果运用。 阅读 1557
- 2022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4.7万亿:意外险两位数下降,家财险爆发式增长 2022年保险业成绩单揭晓。1月28日,银保监会披露2022年全年保险业经营情况,去年,保险业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4.7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58%;保险金额增长12.63%,保险赔付支出下降0.79%。 阅读 1694
- 保险业首月罚没近2000万元!内控不严频被点名,如何补漏? 2023年开年首月,监管部门开出上千万元罚单剑指保险业乱象。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1月31日,银保监系统对保险业共开出罚单110张,罚没超1900万元。与2022年1月保险业被罚金额逾4300万元相比有所回落,但仍高于2021年同期。值得关注的是,首月保险中介机构相关罚单数量占比近三成,且顶格处罚缠身。 阅读 1501
- 2022年三季度保险消费投诉3.27万件 新冠疫情隔离相关保险等投诉占比近三成 1月30日,银保监会通报2022年第三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情况。去年第三季度,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并转送涉及保险公司的保险消费投诉32726件,涉及新冠疫情隔离相关保险等财产险其他保险纠纷占比高达27.32%,理赔纠纷、销售纠纷和退保纠纷是消费者反映集中的问题。 阅读 1554
- 国寿财险增资、太保产险发债 偿二代落地后险企“补血”忙 中新经纬1月11日电 (李自曼)1月10日,银保监会官网公布同意中国人寿(601628)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90亿元的信息。增资后,国寿财险注册资本由188亿元变更为278亿元。 阅读 1783
优秀代理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