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在2023金融街(000402)论坛年会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上的主题演讲。演讲篇幅不长,但对于保险业而言,其中释放的积极信号却值得高度关注。
一是保险业与银行业、资管业被并列提及,显示出保险业的存在感有实实在在的增强;
二是表达了坚定看多保险业的态度,显示出“信心”“发展”也是现阶段监管关注的重点;
三是谈到了今年以来的一些政策红利,包括优化偿付能力监管、压降负债成本等。如此大力度的监管政策快速施行到位,也显示了监管对于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以下就是关于李云泽讲话核心内容的解读:
01
首提“保险业发展潜力巨大”
过去几年,保险业留给业外人士的印象,往往离不开“风险”二字。
持续数年的“防风险”“严监管”之下,问题机构陆续得到处置,与此同时,行业的“活力”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再加上大环境整体低迷,行业步入转型期增速下滑等因素,曾经备受资本追捧的保险牌照,如今却常常出现增资无门、拍卖无人问津的冷清景象,不少业内人士也因此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
而在此次金融街论坛的公开讲话中,李云泽却传递了一种非常积极的信号,作为监管领导,他旗帜鲜明地唱多行业,首次明确表态“保险行业潜力巨大”。
他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证的:
一是在全球视角下,中国保险市场增速依然很快——“过去三年,中国保费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球平均4个百分点”;
二是中国保险深度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保费只有全球平均的七成,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给保险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疫情过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速推进,大病保险覆盖12.2亿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保障人数超过2亿人,健康险、家庭财产险、巨灾保险等潜力巨大”。
四是监管红利不断释放——“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形势变化,优化偿付能力监管标准,有序引导人身险行业降低负债成本,持续深化车险综合改革,将进一步释放行业发展‘红利’”。
这些话题对于关注保险业的人士来说,都不陌生,但难能可贵的是,其出自一个监管领导之口,至少从监管层面表明了一种积极的态度,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行业的监管基调有望发生一定变化,释放更多政策红利,引导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02
宏观经济提供支撑,国家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将提供更多机遇
除了上文提及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所蕴含的发展空间,李云泽还在讲话中,从更高层面阐述了保险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好——“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中国经济基本面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为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来自中央的政策红利会持续释放,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方面——“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部署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中国金融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近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确实是给当下以及未来一个时期金融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释放的很多信号,也尤其值得关注。(详见《保险视角下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报行合一”后,且看全监管时代的严格与机遇》)
03
坚持金融业开放不动摇,同时批设两家外资保险经纪公司
此次金融街论坛年会,主题是“更好的中国,更好的世界”,“国际化”“开放”都是最核心的主题词,李云泽在演讲中,对此也多有提及。他指出“金融开放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此外,还列举了近年来在推动金融业开放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最后,还表明态度“未来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歇,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改变”。
在坚定推进金融业开放的表态之下,可以预见,未来外资金融企业,包括外资保险公司,将获得更大市场机遇。李云泽提及,昨天,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刚刚批准在京设立宝马(中国)、安顾方胜两家外资保险经纪公司。
关于金融业未来如何开放及其影响,本文不再赘述,仅从李云泽讲话中摘编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
目前,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均在华设有分支机构,全球最大的40家保险公司近半数进入中国市场。
即使三年疫情期间,在华主要外资银行保险机构资产和利润增速也远高于其母行或母公司。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2年报告显示,中国银行(601988)业保险业开放水平在其评估的50个国家中提升最快。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近年来,我们对接国际标准,健全一系列监管规则,最近又全面修订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和资本管理办法。
我们将加快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放宽外资机构市场准入要求,持续增强金融制度和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努力营造审慎经营和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
04
弦外之音,保险业正成为金融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纵观此次李云泽演讲全文,大致可用五个关键词来概括,分别为开放、银行业稳健、保险业潜力大、资管业前景广阔,支持北京金融改革。
这其中,保险业、资管业与银行业并列提及,且篇幅相差不大,又在某种程度上释放了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即,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一份子,在新的金融监管格局下,在新的金融监管领导眼中,自有其独到的地位。
自原银监会、原保监会合并以来,保险业监管全面向银行业监管靠拢,在诸多的监管文件中,诸多的监管领导发言中,保险业的存在感都不太强。但李云泽的此次讲话,将保险业视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形中又让保险业刷了一把存在感。
金融监管格局演变之下,监管的天平在悄悄发生变化,但保险业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可以看到,在诸多领域,保险业正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以今年备受关注的河北、东北地区水灾为例,灾害发生后,各公司纷纷启动应急预案,保险公司的理赔查勘队伍成为了最早达到灾害现场的社会力量,在参与救灾的同时,还通过几十亿的赔付弥补了部分灾害损失,一些公司还自发进行了捐款,以另外的形式积极回馈社会。
保险业在自然灾害中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各个层面的高度重视,据说,一些公司因为积极参与救灾,还收到了地方政府的感谢信。
所谓“有为才能有位”,保险业多年来积极扮演“社会稳定器”“经济助推器”,努力终于被看到。
05
监管政策变革,将持续释放红利,利好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描绘保险业发展潜力之时,李云泽还重点提及了监管政策的一些变化,“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形势变化,优化偿付能力监管标准,有序引导人身险行业降低负债成本,持续深化车险综合改革”……
这些政策“红利”,业内人士已经深有感触,未来,随着更多政策的出台,“红利”造就的机遇也将越来越多。
以下就是今年以来尤其值得关注的几项“监管政策红利”:
1、松绑保险公司,优化偿付能力监管,引导保险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9月10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差异化调节保险公司最低资本要求,引导保险公司回归本源同时,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总的来看,该政策一方面通过降低保险公司资本要求,松绑偿付能力;另一方面,则响应政策呼吁,提升险资权益投资空间,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资本市场。
《通知》一经下发,立刻在市场上引发强烈反响,各种解读纷纷出炉,视之为保险业,尤其是中小险企、资本市场的“重磅利好”。
2、大手笔调降负债成本,减轻保险公司利差损风险,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降负债成本”无疑是2023年人身险业最重要的关键词,在监管的力推之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从3.5%降至3%,成为了近几个月最受关注的事情之一,也间接助推了保费收入的高速增长。
降低预定利率的目的是防止利差损风险,也即通过调低负债成本,使之与资产收益更加匹配,避免险企无法兑现承诺。
而除了调低预定利率,监管还调低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实行“报行合一”推动降低手续费等,这些都是降负债成本的有效方式。
如今,银保渠道的“报行合一”已经落地,银保渠道的手续费率大幅下滑,而经代渠道、个人代理人渠道的“报行合一”也已经在路上。
3、解压资产端: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引导保险资金更好发挥长期稳健投资功能
10月31日,财政部网站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明确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考核调整为“3年周期+当年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其中,3年周期指标和当年度指标权重各占50%。3年周期指标采用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几何平均数,当年度指标采用当年净资产收益率。
保险资金作为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对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改变其考核方式,有助于将保险资金的长期稳健投资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