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业界要闻

大规模调研座谈!银保监会摸底险企负债成本,剑指利差损风险

1010 网络整理 来源: 亲民保 2023-03-23 10:42:01

多家人身险公司迎来了银保监会的调研。3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获悉,银保监会近日将召集保险业协会以及23家寿险公司座谈,以引导人身保险业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行业负债质量管理。

  这厢,叱咤风云的3.5%增额终身寿在监管多次点名后“接着奏乐接着舞”;那厢,利率下行、股债双杀,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已不如以往。业内人士直言,人身险公司的利差损风险在积聚。

9月19号 (17).jpg

  该如何防范上世纪90年代的利差损事件再现?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两端又当如何调整?

  围绕负债成本开展调研

  时间紧,任务重!23家人身险公司迎来了银保监会的调研。

  3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获悉,银保监会近日将召集保险业协会以及23家人身险公司座谈,以引导人身保险业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行业负债质量管理。

  本次座谈会将在北京、南京、武汉三个场地进行。其中,北京参会的保险公司包括中国人寿(601628)、新华人寿、阳光人寿、中邮人寿等;南京参会的保险公司有太保寿险、工银安盛人寿、安联人寿、中韩人寿等;武汉参会的保险公司有合众人寿、国富人寿、国华人寿等。

  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围绕人身险公司负债成本展开,将重点调研普通险预定利率分布、分红险预定利率和分红水平等公司负债成本情况,以及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公司和行业的影响,包括对新产品定价、存量业务退保、销售行为、市场竞争分析变化等的影响。

  防范利差损风险

  业内普遍认为,银保监会此次调研人身险公司负债成本背后,是在警惕利差损,也就是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的亏损。

  目前我国人身险公司利差损风险有多大?某大型保险集团公司高管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大量存量保单是传统寿险,定价利率在3.5%-3.75%,也有不少高达4.025%,去年开始投资收益率大幅度下降,且投资收益维持在低位大概率是持续性的,这就意味着巨额存量保单存在巨大利差损风险;而新增的业务,由于业务竞争的关系,定价利率没有降低,依然在3.5%左右甚至更高,且业务获取成本依然很高,这就意味着存量风险在扩大,新增风险在继续。

  “表面上看,利差损是由于寿险产品预定利率高,而其资金投资收益率低,但本质上还是应该是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问题,即资产负债不匹配。金融行业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就是利率风险所导致的资产与负债不匹配所引发的风险。”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也表示,目前,我国部分寿险公司的主要产品都是储蓄型保险产品,在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有限以及市场利率不断趋于下降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利差损。

  保险公司利差损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英国精算师协会会员及泰生元精算咨询公司创始人毛艳辉表示,一方面,长期的利差损会给投资带来巨大的压力,也不利于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另一方面,当储蓄型增额寿险或年金到达相对集中的给付年限,容易造成流动性压力、偿付能力不足甚至给公司带来声誉风险和挤兑风险,传染到公司的其他业务,公司濒临破产,这种行为在老龄化社会甚至传染到整个行业,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问题。

  意在未雨绸缪?

  回看全球人身险市场,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末都曾面临利差损问题,甚至引发了人身险公司倒闭。我国在1999年那次定价利率调整也让人记忆犹新。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1992年到1996年间,保险公司为了和银行竞争,长期保险的预定利率均保持在8%以上。嗅到利差损风险,在1999年,原保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全面叫停高预定利率产品,强制寿险公司将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调整为不超过年复利2.5%。

  据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回忆,当时,在央行连续降息的情况下,部分保险公司不仅不重视利差损风险、及时调整保险产品定价利率,反而出现大量保险销售人员以产品停售来炒作、大量销售高预定利率保单。结果,保险行业积累了大量的高利率保单,为保险行业制造了“利差损毒丸”。

  此次银保监会召开座谈会调研,是否代表着“利差损毒丸”可能再现?宋占军表示,从背景来看,1999年和2023年是完全不一样的。1999年的利差损情况非常严重,当下只是部分产品的预定利率相对于未来利率走势较高。监管机构当前从未雨绸缪的角度防范利差损风险,而1999年已经出现了高额利差损。

  降低利率成大概率事件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如何规避利差损风险?

  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保险公司要控制负债成本,另一方面是要提高收益。这意味着负债成本要降下来,并且长期可控。接下来则需要提高投资收益水平,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

  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在化解利差损风险过程中,也是从资产负债两端入手,在负债端,下调预定利率,加大保障型产品销售;在资产端,加大国债配置降低投资风险,同时增配海外资产。

  毛艳辉进一步分析,保险公司应该降低保底利率,只有保证利率相对低,保险公司才有更多的自由度去投向长期持有的优质权益类,提升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匹配能力,提升投资盈利能力;同时降低前期的现金价值,最好与权益类资产的期限相匹配,这一点可以借鉴香港保险。

  上述大型保险集团公司高管也表示,香港的保单普遍性不超过2.5%的定价利率,利差损压力就很低。反观内地,普遍性“自杀式”销售,不可持续。

  “引导市场到保险姓保,而不是行业内部恶性竞争,不是在保证收益上‘内卷’。”毛艳辉补充道。


猜您喜欢
保险代理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