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方海平、周炎炎 上海报道
持续抛售、大幅下跌之后,债券市场企稳迹象日益明朗。
从上周开始,债券二级市场的表现已经明显走稳,从利率债、同业存单到各品种信用债,收益率均出现了较大幅度下行。这意味着背后开始有大量资金进场“扫货”。
12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多位买方机构投资经理,他们均表示市场情况以及大家的预期都已经比较稳定。
此前,市场盛传保险资金和银行自营资金出手承接理财抛售的债券,从各路资金对银行资本债的净买卖量来看,12月以来,银行和保险的买入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现在进入了慢慢修复的阶段,主要是银行理财自己开始收了,或者说出的没有那么厉害了,原来抛的一些,也在通过发新的封闭式产品来承接。另一方面,保险资金和银行自营也在收(债券)。基金公司资金由于更大程度上偏交易性质,配置的方向不明确。”深圳地区一位债券投资人士对记者表示。
债市逐步企稳
回顾11月份以来的这轮债券巨幅波动,最初的触发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当时疫情管控政策转向的消息纷至沓来;另一个是,金融支持房地产相关政策层出不穷,且力度很大。债券市场本身已经持续牛市多时,此时触碰到敏感神经。
随后刚刚完成净值化转型的银行理财将这种情绪效应一再放大,随着理财客户和理财公司的持续赎回,债券市场在11月出现下跌之后,12月再次出现大幅下跌。
当理性回归,投资者重新评估市场,基本面并不支撑债券的持续大跌。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贸易数据低于预期,社融增速创出历史新低,企业融资需求持续低迷。
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解释称,从最新消息和政策面上来看,一方面主要是近期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明确表态,明年货币政策力度不能小于今年,这对债市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积极信号;另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然提到拉动内需等措施,但在基建投资等方面没有提出特别显性的举措,所以信用债走势随后出现了下行。
央行公告称,为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12月19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90亿元7天期和76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0%、2.15%。Wind数据显示,当日2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当日净投放830亿元。这是央行自9月30日以来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
险资入场承接
“险资还是下场配债了,虽然我们没有收到窗口指导,但现在的收益率确实很诱人”。一家保险资管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已经开始把交易盘的规模挪到配置盘,一般来说交易盘中的债券以利率债为主,而配置盘中的债券以信用债为主。配置盘通常是长期持有,甚至持有到期,以获取票息为主,交易盘买入是为了适时卖出,博取资本利得。
从市场面来看,从信用债收益率角度看,目前一些二永债的收益率相比前期的高点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下行,“这类债券背后的主要买方就是保险资金。”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
上述人士对记者称,从价格上看,这一轮波动中,高资质的信用债基本跌了70-80个BP,普通资质品种跌幅110-120BP,资质更差的跌幅更大。
另一位债券基金经理也对记者指出:“此前一波踩踏砸盘,基本将这些信用债的价差打到了一个历史性的极端低位,所以相比于此前配置的价格,现在的价格肯定具备了明显的优势。”
12月初,在债券市场出现理财大量赎回的危机时,有市场消息称监管部门召集开会,建议为应对银行理财赎回导致的债市压力,由保险公司承接,此外亦有银行提议可由自营资金承接理财赎回卖出的债券。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资管机构相关负责人,大多人士表示没有接到类似指示,但亦有个别机构人士称确有相关讨论。
但即便没有监管通知,也有险资主动配债。当下的信用债利率,很多资管机构用“白捡”两个字来形容。
“现在险资倾向于高等级信用债,以及超长期限的国债和金融债,拿了不动的这种。”上述险资人士表示。
从当前保险资金自身的情况来看,也有其苦恼。“险资有点高不成低不就,非标嫌收益低,权益亏得一塌糊涂,债券最近价格不错,但是抢不到量。”一位保险资管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银行症结在哪
险资近期“虹吸”了大量信用债,是因为资金具有长期性,把债券持有到期问题不大。而银行的情景就完全不同了。据记者了解,银行目前买信用债的主要是自营部门,即金融市场部,而“散户”更多的银行理财主要仍是卖盘,除了少数的封闭式、长期限理财。
虽然市场上资金充裕,但是相比于资产端的需求,资金存在结构性问题。“我上周找了一些机构卖债,都表示没钱,货币类的有钱,但净值型的还是不行。”上述上海地区基金经理对记者透露。
他还指出,银行的资金情况是,自营资金充沛,但是理财没钱,也就是负债端没钱、没规模,其实散户债基赎回也很多,钱都去了散户货币。银行自营又没法接理财赎回的钱,他们配置利率债不占用风险资本,配置同业资产也只占用较小的风险资本,但是配置信用债的资本占用和放贷是一样的,那自然拿去放贷。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