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招商信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招商信诺资管”)已获批筹建,这也是第四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此前,工银安盛资管、交银康联资管、中信保诚资管已于2019年获批开业。
据悉,拥有独立的资管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乎保险公司在项目猎取过程中的优先权和成功率,是提高资金运用收益的必行之路。一位已开业外资保险资管负责人指出,“设立保险资管公司,顺应保险行业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提升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拓宽资金运用渠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综合性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27家。截至2019年11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7.96万亿元。据业内估算,四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接近3000亿元。
有望成第四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
1月2日,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情况时表示,招商信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于2019年获批筹建。这意味着,招商信诺资管有望成为第四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
招商信诺成立于2003年8月,是一家合资寿险公司,注册资本金28亿元,股东招商银行(39.53 +0.74%,诊股)和信诺北美人寿分别持股50%。截至2018年末,公司总资产约为453亿元。
此前,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2018年成为首个获批筹建的外资保险资管公司。随后,交银康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信保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相继获得批筹。这3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均已于2019年获批开业。
其中,工银安盛资管由工银安盛人寿设立,注册资本1亿,注册地上海;交银康联资管由交银康联人寿设立,注册资本1亿,注册在上海;中信保诚资管由中信保诚人寿设立,注册资本3亿,注册在北京。
据了解,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作为资金管理方,除了交由其管理的大部分保险资金外,还有部分来自银行资金、养老金及其他资金的业外资金也交由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业内估算,四家外资保险资管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接近3000亿元。
对于设立专门的保险资管公司,交银康联资管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将“把打造长期资金管理能力作为发展核心,一方面以受托管理母公司资产为起点,建设具备行业竞争力的资产管理团队,加强与母公司负债端的协同;另一方面借助交通银行(5.69 +0.53%,诊股)和交银康联人寿风险管控的长期经验,依托品牌、渠道、客户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拓展第三方受托管理业务。”
借鉴外资保险公司先进的理念和经营技术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外资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资金运用、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一些先进的理念和经营技术,能够为国内保险公司提供借鉴,同时对于完善市场体系、丰富消费者的选择、促进中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也能够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2019年7月由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的总体规模占我国A股市值的3.1%,是继公募基金之后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的监管比例上限是30%,行业实际用的是22.64%,跟监管的比例上限相比还有7.3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还有一定的政策空间。
为了更好发挥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作用,最近一段时间银保监会采取多项政策措施支持险资“入市”:包括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的流动性风险,并且在产品投资范围和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保险公司设立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和自主投资两种方式,分别占比73%和24%,还有少量资金交由业外受托管理机构(如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进行管理。截至2019年11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7.96万亿元。
根据国联证券报告,反观美国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结构,从上世纪20年代的不足1%一路增长,最高在2007年达到32.8%,虽然金融危机以来有所波动调整,平均依然保持在30%左右。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放宽股权投资限制,同时允许股权投资比例可达到100%,自此权益资产占比出现高速的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