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三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落下帷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表演讲时表示,面向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致力于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中国要深化金融业开放,将原来规定的2021年取消证券、期货、寿险外资股比限制提前到2020年。
业内人士表示,这反映了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态度,金融开放步伐不会停。
利好市场活力
对于公司端来说,进一步的对外放开,更是新的机遇。
大都会人寿中国CEO孙思毅欣喜地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作为中国保险业的一份子,我们欢迎金融开放。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业竞争力,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预示着中国将迎来一个更具活力、更有竞争力的金融市场。”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无论是保险深度还是广度均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宏观政策的因势利导,包括进一步的金融开放,中国的保险业和大都会人寿都正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发展机遇。” 孙思毅称。
同时,孙思毅明确道,“我们更愿意被视为致力于本地发展的中美合资企业,而不是外资企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其实也是众多含有外资股份的保险公司共同的心声。许多目前已在国内开展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开放提速必将助推我国金融业做大做强。同时,股权结构较为稳定,且未来也会保持稳定。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多年,将结合外资股东方在国外的先进理念及丰富经验、中资方的本土优势,共同为保险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此外,《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发现,此次取消股比限制虽只对寿险公司,但财险公司同样与有荣焉,倍感鼓舞,同时也期盼着更开放、广阔的财险市场环境。
外资独资险企频频落地
近来,我国频频释放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信号。
2018年4月1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时表示,中国将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公司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放宽到51%,三年以后,即2021年不再设限;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的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
如今,取消寿险等外资股比限制的时间表提前至2020年。
对外开放的利好消息极大提高了外资入华的信心。中国商务部消息称,今年前5个月,中国吸引外资的数据继续上升,实际使用外资达3690.6亿元,同比增长6.8%。
同时,外资独资保险公司的落地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寿险方面,2018年11月25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消息称,批准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在上海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预计也将在今年内筹建完成。
财险方面,安盛集团(AXA)收购安盛天平包括天茂集团(6.25 +0.81%,诊股)在内的其余中资方剩余50%股权,成为外资独资保险公司。
世界保险业重心持续东移
在达沃斯论坛结束次日,瑞再研究院发布的sigma报告就将镜头对准了中国,报告主题为“世界保险业:重心继续东移”。
报告表示,保险业务重心持续东移。瑞再预计,到2029年,亚太地区将占全球保费的42%,中国的份额预计将达到20%。到2030年代中期,中国有望成为最大的保险市场。
瑞士再保险首席经济学家安仁礼(Jerome Jean Haegeli)表示,在全球保费收入贡献度上,中国市场的增长令人叹为观止,增长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
安仁礼亦认为,“最近的各类金融开放政策有利于外资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着众多跃跃欲试的外资“化观望为行动”。有观点认为,未来外资独资保险公司的比例将会进一步提升。
对于外资机构来讲,随着中国金融业市场的不断开放,如何克服“水土不服”,优化经营方式和理念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对此,孙思毅认为,财务实力、风险管理专业知识,以及对客户和市场的深入了解是公司的坚实基础。要积极推进优化产品布局,注重中长期保障及期缴型产品,满足“保险价值回归和重视保险本质”的导向要求。以规范公司治理、长期专业保障和系统风险管控作为公司经营之本,以充足的偿付能力和不断提升的客户满意度作为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