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国内互联网保险市场在过去五年间增长近20倍,互联网不仅创造了保险业的增量市场,自身的保险科技也在不断成熟,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们期待与各方共同构建保险业未来的基础设施——保险科技,走出‘新保险’的中国模式。”众安保险CEO陈劲向记者表示。
与此相呼应,众安保险旗下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联手毕马威中国,于近日在北京发布《保险科技:构筑“新保险”的基础设施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首度提出“新保险”的发展理念,即保险科技作为硬件,监管及市场规则作为软件,持续赋能保险机构、监管及用户,规范市场运行,构筑一个更高效、更兼容、更平衡和更人文的生态体系。
基础设施重塑行业
众安保险董事会秘书王敏对《中国保险报》记者谈到:“对于行业来讲,互联网科技、保险科技现在看来还属于差异化、个性化的变迁。但再过五到十年,这些技术就是我们行业共有的基础设施。这样的行业性基础设施变化,已经不单单是技术应用或者技术讨论层面,而是已经升级成为这个行业的商业逻辑和行业价值。”
作为行业的观察者和研究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朱俊生认为,我国保险发展到现在,仍处于比较粗放经营的阶段。这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观察和印证。比如,从现有的总体商业模式而言,公司主体基本上是同质化的,整个商业模式是在水平复制,一些公司更倾向于追求规模。从消费者主权的角度观察,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一定是拥有消费者主权的,而拥有消费者主权的前提,是大家在遵循共同规则的基础上,各主体追求利润,从消费者角度去想方设法满足需求、挖掘需求。
针对行业一直热议的保险产品性价比不高的问题,朱俊生强调,这个老问题可能通过像众安这类公司在科技方面的探索,在提高产品性价比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再简单点说,整个行业核心价值其实没有很好地彰显,比如现在有没有很好的发挥补偿功能,如何能更好地让保险发挥风险管理、防灾减损,包括健康险领域的健康管理的功能。
有破有立,在这个阶段要破一些东西,同时也要立一些东西。朱俊生强调,首先,未来的市场应该重塑规则,不能让市场劣币驱逐良币,高质量发展一定首先表现在规则层面。其次,保险市场是市场的一部分,要尊重市场的逻辑。朱俊生反复指出:“价值创造非常重要,而我认为价值创造首先要有利他之心,才能把薄的价值变成厚的价值。未来的市场应该彰显更多的市场逻辑,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最后,一定是科技的全面赋能与融合,提升整个行业的供给效能。
科技是未来保险的基础设施
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过去5年中致力于保险科技的探索、应用和输出,并成立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专注于前沿金融科技的研究、转化与应用。毕马威则持续关注和服务于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此前曾推出全球金融科技百强榜单、全球金融科技风险投资季度观察报告等研究成果。此次,双方在经过广泛的业界调研后联合发布报告,并作为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的首次研究成果展示,勾勒出了一幅保险科技发展的未来蓝图。
记者了解到,报告方对保险公司、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及高校科研院所等数百位从业人员进行调研。结果显示,98%的受访对象认为科技是保险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或重要支持。70%的受访者认为,保险科技在未来5年内将对行业产生较大影响。与此同时,受访者还普遍认为,保险科技将有助于提高保险公司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精准定位客户、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而《报告》指出,源于互联网保险的保险科技不断吸纳创新技术,拓展强化保险生态,正在成为构建“新保险”的基础设施。例如,大数据为保险公司在流程优化、产品设计、精算定价、客户服务和营销推广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再如,通过对场景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保险公司得以开发出基于气象数据的气象保险、基于运动数据的医疗保险、基于网购数据的退货运费险等一系列创新型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进一步促进了保险公司的在线获客、营销推广、客户服务、自动理赔,同时防范潜在的保险诈骗行为。例如,在众安保险,人工智能客服使用率已达到70%。美国保险公司Lemonade使用人工智能处理简单小额的索赔案,可以在3秒内完成理赔和支付。
王敏向记者具体介绍道:“科技作为保险业重要基础设施,越完整底层体系,越能实现对市场参与者的充分赋能,让保险机构、监管和公众拥有足够的工具及手段共同促使‘新保险’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体系的产生,令所有市场参与者获益。”
高效、兼容、平衡、人文的“新保险”生态体系
随着保险科技不断的演进与发展,《报告》认为,科技将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持续赋能,通过优化保险业务流程,提升保险产品性价比,强化服务兼容性,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降低监管成本,促进保险行业转型升级,构筑一个更高效、更兼容、更平衡和更人文的“新保险”生态体系。
毕马威中国保险业主管合伙人李乐文表示,大数据等新科技的不断涌现,带来了保险行业在运营生态、高质量等方面的全面变革,推动整个行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共享,助力保险实现普惠。保险科技作为构建保险业未来重要基础设施的抓手,未来必定能夯实保险行业的本源初心,让“新保险”更好地服务大众。
在“新保险”体系下,保险机构运用科技将获得更强大的运营能力和更高效的运营支持,使其有能力应对未来更富有挑战的业务需求和竞争环境;保险机构不仅能针对用户需求进行产品创新,也能为普惠及新兴风险等复杂需求提供更好的保险解决方案;保险科技在确保创新的同时,也在底层支持保险体系的稳定与安全运行;保险机构不仅可以与用户实现更人性化的交互,更能推动保险从“事后赔付”变为“事前预防、事中参与”模式,帮助用户减少损失。比如,面对2017年“双11”当天庞大的保单需求,众安在保险科技的支撑下,实现了3.2万单/秒的峰值处理能力。在车险领域,一些国外保险公司通过车载硬件设备获取用户的驾驶行为数据,在此基础上不仅能够提供差异化的车险定价,还可以帮助用户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主动预防风险。
“新保险”需要“软硬”兼施
在打造“新保险”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科技的“硬件”,也需要监管法规和市场规则等“软件”。《报告》认为,科技与监管法规和市场规则共同作为基础设施支撑“新保险”体系的运行。科技作为基础设施的硬件部分,向市场参与者赋能;而监管法规和市场规则作为基础设施的软件方面,并通过与科技手段相结合,促进市场更加稳定和安全的运行。
“保险科技行至中段,保险与科技加速深度融合,但科技作为一种手段,在推动保险业发展时要遵循市场的内在规律,在监管框架下规范经营。无论从监管导向,还是从保险科技发展的角度,其目的都是改善和提升用户的体验,包括运用科技手段帮助解决信息不对称、销售误导、理赔难等行业问题。”王敏如是指出,“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通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保险行业提升运行效率以及行业透明度,从而降低监管成本,提升行业参与主体以及广大保民的体验。保险机构通过前沿技术的协同运用,深度挖掘新生态下的新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从而不断优化和改善保险用户的体验。”
《报告》建议,保险公司可以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大内部科技投入,一方面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以此增强科技能力。科技公司在尊重保险行业特性和遵守监管及市场规则的基础上,利用科技积极赋能,真正服务于社会大众与实体经济。监管部门在鼓励保险科技创新的同时,健全技术标准及管理政策,并逐步建立起数字化监管系统。通过多方协同发展,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新保险”。
保险通证降低对接成本
几乎与《报告》同步,众安科技联合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众安保险、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发布《基于区块链资产协议的保险通证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在开放资产协议基础上推出保险通证(Policy Backed Token,下称PBT),从而实现保险资产的通证化,在“新保险”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众安保险的航旅出行综合保障“飞享e生”率先接入PBT,成为首个保险资产通证产品。在保险市场的保单信息流转环节,始终存在若干痼疾未能解决,例如,险企与再保险公司的沟通方式以邮件往来为主,高度依赖人工沟通协调,而交易形式也多是手工统计;保险共保的投保周期动辄长达数个月,让用户与企业都感到费时费力,并且由于用户数据需要在多家保险公司同时流转,存在敏感数据丢失泄露的风险。另外,当用户申请保单质押贷款时,往往出现因用户还款超时导致保单提前失效、保单价值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其他机构使用该保单资产需要经过繁琐的确认认证等问题。
此次众安科技率先提出开放资产协议的概念,定义了通证的一系列实现接口。《白皮书》指出,通证(Token)代表着一种虚拟的数字凭证,目前仅存在于区块链的世界里,但当通证通过开放资产协议被赋予资产属性后,一举打破资产只是存放在区块链上而无法流通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PBT正是开放资产协议在保险领域的具象化,为保险行业提供一致的接口与数据格式,并且保证数据和保险资产的真实性。当产品完成通证化后,保险条款将更加透明,同时由于各家保险产品具备一致要求规范和标准API,因此,用户可以统一化管理自己在所有保险公司的保险资产;保险公司也将在再保、共保、渠道对账等场景下大幅降低对接的成本和数据审核成本。而在隐私方面,保险通证相较传统数据隐私保护更加周密,保险公司不需要用户的真实投保信息即可获得实际投保总额,完成正确决策。
众安科技区块链创新业务负责人姚卓君告诉记者,基于区块链网络的资产通证化,PBT连接保险企业、再保公司等同业,和医疗、汽车等行业场景,提升用户体验与对保险的信任度,实现产品进一步的灵活配置和快速研发迭代,提升产品质量、用户体验、风控能力并优化保费结构。
引起人们遐想的是,在不久的未来,健康险、车险等险种或将也接入PBT,为更多行业资产的通证化提供范例,在应用实践中不断验证资产通证化的无限可能性。
保险穿透式监管触手可及
从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而言,直至目前,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仍然不够深入,部分险企无法实现整体业务完全上链,只将部分业务置于链上流通,底层仍走传统系统,进而导致区块链的价值无法得到最大化的发挥,用户与保险公司也因此无法从区块链中真正受益,而通过传统系统操作也容易成为监管“盲区”,不利于统筹监管。
事实上,实时性和协同性正是当下保险业务监管面临的两大挑战。而未来,借助科技的力量,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或将得到有效提升。PBT可以为保险监管机构提供统一的业务接口和数据标准,借助区块链实时广播、交易即审计、不可篡改等特性,大幅降低保险公司与监管单位的数据上报、收集成本,使得数据更具有真实性、完整性,让面向过程的穿透式监管成为可能。与此同时,通证化的保险资产,使得保险业务的条款、过程对监管机构完全透明并可控,保险业务的展开过程从过程“黑盒”变成了过程可控。当监管机构成为监管节点加入网络中后,即可实现对所有联盟成员企业的实时、协同的业务监管,随时调整、叫停非合规业务。
众安科技CTO李雪峰表示,PBT可使保险资产完成通证化,而通证化可让资产信息更透明。同时,资产动态也可被实时跟踪,且完全处于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管范围之内。如此,保险资产在区块链世界里便能实现快速且安全的流通。
“跳出保险行业,我们可以想象,开放资产协议可用于任何产品、服务,如P2P小贷、公益、农业养殖、汽车金融等,数据、票据、应收账款等实体资产均可实现通证化,成为数字加密资产,在区块链的世界中进行流通。”李雪峰表示,区块链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落地服务实体经济,帮助实体经济降本增效、优化体验、延伸业务边界和提升流动性,同时更易于监管审计。